【港人好故事】面對收地遷廠人心不變 3代傳承因心懷使命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1/12/08 06:00

最後更新: 2021/12/19 17:06

分享:

分享:

合豐鑄鐵廠現正由第三代接棒,第二代傳人陳安祥(左)已將大多工作交予兒子陳匯璋(右二)一輩。(陳國峰攝)

創業難,守業更難,難不在於人離心異,難在「發展」二字非人力可阻。合豐鐵工廠位於元朗唐人新村,是有近60年歷史的家族企業,至今傳承3代,為香港大小街道鑄造生鐵渠蓋;面臨政府收地發展,鐵廠眾人或將告別陪伴成長的鑄鐵工場。

在香港做鐵廠「太子爺」,辛勞之餘難言富貴,第3代傳人陳匯璋堅信傳承家業是使命,大學畢業後與3位表兄弟接棒,「係辛苦,係危險,當年試過差啲整盲自己,但點都要幫屋企。」其父陳安祥此時補上一句,「我老豆教落㗎,兄弟齊心,何愁大事不成!」

合豐鐵工廠起源於一個「獅子山下」故事,創辦人陳深當年帶着1毫由內地來港,由打鐵學徒開始,後來與眾表兄弟在牛池灣開了一個小鐵廠,一路發展順利,於1963年搬到元朗唐人新村,成為現時的合豐鐵工廠,專營生鐵渠蓋鑄造,巔峰時期有約70名員工同時開工,千度高溫鑄出的渠蓋,現時仍可見於本港各大街道。

至於第2代傳人陳安祥,每天仍在鐵廠「鎮場」,縱然白髮蒼蒼,但中氣尤在,憶述往事如言昨日,思緒清晰。他憶述年幼時曾出去「闖」過,做過不少工種,在80年代尾仍決意回廠繼承祖業,「啲阿哥年紀大嘛,自然要返黎,同表兄弟一齊傳承,老豆教落︰『做兄弟要齊心,不愁大事不成!』」

90年代香港產業結構轉型,製造業難以生存,陳安祥毅然為鐵廠帶來改變,將製作工序搬上內地,唐人新村的廠房從此不復熱鬧,沒了千度融爐、沒了人聲鼎沸,只有家族數人和少量員工留港負責打磨和維修工作。惟由始至終,陳安祥亦沒想過放棄廠房,除方便和本地建造商溝通,亦希望守住父親傳下來的一切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8
+7

陳氏第3代接棒時,鑄鐵廠的工作環境已非「烽煙四起」的戰場,陳安祥的兒子陳匯璋雖然自中學起便到鐵廠幫手,但負責的多為文書工作。他大學修讀社會學科畢業後,亦步上父親後塵,做過文員,最後還是回到鐵廠,「家族生意要人傳承嘛,自然要返黎」,數十年過去,回應還是一樣,屬於陳家的家族精神還在。

在香港做鐵廠「太子爺」絕非優差,難以大富大貴之餘,工作間更充滿危險。陳匯璋分享指,他其中一份工作,就是合作將紮好的鐵綫搬運,「曾經搬運時不小心鬆了手,鐵綫回彈割傷了眼球下數毫米,當時以為無事,繼續搬,豈知原來隻眼已經流緊血,老豆都嚇親。」

雖然辛苦,但陳匯璋視其為一種幸運,「辛苦就一定辛苦,但我們已經比很多人幸運,因為有流傳下來的祖業,是屬於我們的使命,是我們幸運的地方,亦是我們自豪的地方……傳到落我第3代,發揚光大唔敢講,但起碼要守好家業。」

陳氏三代植根鐵廠,廠房只是一個載體,重要的是精神。陳深留下一份堅毅的「獅子山下」精神、第2代陳安祥留下一份承擔、第3代陳匯璋除傳承祖上美德,更多了一份樂天知命,三代傳承均為做好鐵廠。

然而,唐人新村今年獲改劃用途,作其他發展,合豐鐵工廠將無法續租,需要遷離。陳安祥和陳匯璋雖然不捨,但仍無可奈何。他們透露政府曾建議將他們安置到工廠大廈,但他們指生鐵太多太重,根本無法放於工廠大廈加工。

二人又指,政府的賠償額不足以讓他們搬遷至同樣大小的露天場地繼續營運,「我們明白要發展,我們亦不打算做刁民,我們只想有地方繼續做鐵,將祖上留下的所有,再傳給下一代。」他們表示,希望政府可再與他們溝通,讓他們可在適合的土地繼續工作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一文看清「港版健康碼」登記注意事項:https://bit.ly/31pGndZ

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陳梓蔚